关注差异,分层教学--高中信息技术课中进行“差异教学”的实践与反思

2019-08-20 15:10

摘自:《宁波九中》

素质教育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,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,要为全体学生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,从而努力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。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,在他们身上虽然体现着发展的共同特征,但同时更表现出巨大的个性差异。特别是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,由于主、客观各方面因素的影响,这种差异表现得尤为突出。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也对此作了进一步地强调,要 “关注全体学生,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”,“要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,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;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,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,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”。

为了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,为了实现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,我们必须正视差异这种现状,承认差异、尊重差异、善待差异、挖掘差异、利用差异,在教学中采取切实而有效的手段和措施,去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,使每一个学生都有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机会。为此,在实际的教学中,我以 “差异教学论”为指导,从本学科特点出发,采取了一些举措并付诸实践,本文就是从自身的实践入手,理论联系实际,对“差异教学”的实施策略作一些探讨,同时也进行总结和反思,以期得到交流、互动,从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,更好地为教育、教学服务。

一、现状分析

1、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,由于其先进的科技性、较强的实践性、快速的更新性、学科的地位性等因素,其教学条件、教学体制、教学模式、教学方法、教学衔接等方面仍然处在探索和革新的状态,都还不够系统、不够成熟。同时,由于学生的家庭条件、学习经历、个性特征、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,特别是高中学生,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,已有的经验和水平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,起点参差不齐,而且信息技术课的各部分内容又有着较强的相关性、知识的迁移性,触类旁通的特征尤为突出,所以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分化又很快,经常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:本来操作很熟练的、基础较好的学生掌握新的知识也较快、较好;而本来基础较差的学生学起来就显得越来越吃力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种现象更为明显,好的吃不饱,差的吃不了,还有一些吃不好,学生意见也大,老师课堂难教,统一的教学目标、教学内容、教学手段、教学评价等对他们来说达不到预定的目标。因此,差异分层教学势在必行。

2、“差异教学论”的提出,为各个学校开展差异分层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指导,但在实际的教学中,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,或者是并没有切实贯彻。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,我也对此现象作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。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及原因:

( 1)流于形式、流于口头的现象比比皆是,虽然信息技术老师对差异教学对本学科的重要指导作用有一些意识,但并没有真正去实施。主要还是因为重视的程度不够,探索、尝试和钻研的精神不够。

( 2)虽然,差异教学一度被提出,也有一些学校、一些老师付诸了实践,但由于措施和策略的不当,其可操作性较差、效果欠佳,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:实施的措施和策略缺乏一定的科学性、系统性、可行性,缺乏较规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,同时教师也缺乏实践的恒心和毅力。

二、指导思想

1、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,突出素质教育的三种特性:即基础性(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)、全体性(面向全体学生,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有所提高)和发展性(开发潜能,发展个性特长)。

2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,关注他们心理、生理、情感、意志、品德的不稳定性和知识、智力、能力以及行为的差异性,解决学生的分化问题。

3、坚持因材施教、差异导学(分层指导)的原则,解决高中信息技术课中普及和统一性与学生个体差异之间的矛盾。

三、实施策略

差异教学的基本方法就是分层教学,我们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,主要从六个层面入手,即:学生分层(分层组织)、目标分层、任务分层、教学分层、辅导分层、评价分层。

(一)学生分层

孔子曾说过: “深其深,浅其浅,益其益,尊其尊。”第斯多惠也说过:“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。”因此,实行差异教学,首要的问题就是了解和掌握学生差异。

首先,新学期一开始,我就通过观察、座谈、询问及问卷调查等方法与途径,根据他们的基础知识、技能、学习兴趣、认知风格以及实践经历等方面的差异,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: A、基础层B、提高层C、发展层。

其次,根据学生的层次水平,设计分层学生模型,主要采用分组的形式。分组有同质分组(同层次水平的同学分成同组)和异质分组(不同层次水平的同学分成同组)两种。实践使我认识到,异质分组更有利于协作互助,可以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教学的一种可利用资源,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,协同完成学习任务。

最后,在实践中,我是把六人作为一个小组,其中 A层次两人、B层次两人、C层次两人。各小组在学习中形成组内互助、组间竞争。当然,学生分层并不是固定不变的,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,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、动态地进行调整,从而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向更高层次努力。

学生分层如下图:

分组